切換為中文版 Site Map Contact Us
Medical & Health
思維調整置業可成
Back

置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然而,卻是每一代年輕人都必須克服的一個考驗。今天的年輕人很優秀,如果他們願意捱苦的話,一定可以克服置業的問題,如我公司也有六成員工最少持有一個物業。

 

上期文章提到,如兩位年輕人的收入都符合人均入息中位數,只要他們將每月工資的三成作為儲蓄,不需四年就可以儲到足夠資金,以支付一套價值四百萬物業的一成首期。置業時,除以上條件外,在思想上也要有合適的調整,這才能成功置業。我認為要解決置業問題,首先要弄清楚:一、政府要做的合理範圍;二、市場能追求的合理範圍;三、一個年輕人應追求的合理範圍。當弄清以上幾點,我們才可將夢想和理想分開,理想是中期爭取的目標,夢想是長期追求的目標。

 

政府要做的合理範圍,所指的是社會資源有限,並不可能滿足人人置業的理想,故現實中仍是需要作出分配。至於市場能追求的合理範圍,指市場不可能在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內達到供求平衡,所以我們不應再花時間去盤算實際供應量或潛在供應量,至於有關供求失衡的真相,可參考我過往發表有關樓市分析的文章。

 

事實上,可見的將來並不可能人人買到樓,那麼年輕人只好相信「愈早買愈好」這個真理。我們必須清楚了解市場運作,當樓價高企,但市場成交運作仍可繼續時,業主當然不會割價求售,那麼無論市場上有多大需求,也必須支付高價的「合格購買力」才能買到樓,若「合格購買力」多於市場供應時,樓價則仍會繼續升,哪怕不能支付高樓價的「不合格購買力」佔九成半,只要剩下半成「合格購買力」,他們能支持低成交量的市場,樓價也不會下跌。

 

「樓市辣招」雖可抑壓樓市購買力,也一次又一次令市場成交少於「合格購買力」,每次在樓價上升之後政府又會再推出新的「樓市辣招」,但樓價仍是繼續高企,因此「早買早著」是年輕人置業的最佳方案。年輕人置業時,應忘記自己最理想的追求而相信上車才是最重要的目的,運用九成按揭保險制度,選擇購買位於偏遠地區且價值四百萬以下的二手兩房,往往最理想化的「上車追求的合理範圍」只會被稀釋和模糊化。

 

克服「高處不勝寒」等心理關口是必須經過的考驗,人生永遠需要面對抉擇,在堅持量力而為的原則下,年輕人應將時間花在決定和實踐,而非猶疑上。至於有些人擔心因買到殘舊的樓,而需要付上昂貴的裝修費,這根本是不必要的擔憂,買二手樓跟買樓花不一樣,買家會先看樓再作決定,當看到太殘舊的樓,你根本不會買,這樣又怎會存在需要負擔昂貴裝修費的問題呢?

 

世事的任何追求就是這樣,想得太少,會令計劃不周全;想得太多,顧忌太多,最後可能亦實踐不成。所以,買樓還是「愈早買愈好」。

 


汪敦敬 Lawrance Wong

從事地產界已逾33年,現為祥益地產總裁;於不同報章、雜誌及網上平台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,並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,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,於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