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 Version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
醫療健康主題
甚麼是風濕?
返回

每逢遇上天氣轉變,出現關節疼痛的人總是有增無減。本身罹患關節疼痛的病人也往往因天氣的溫度或濕度轉變,使病情加劇。這種情況,中醫稱之為「風濕」,而因「風濕」引起的關節痛,中醫便稱作「風濕關節痛」。

 

根據中醫的病因病機學,外感病邪包括外感「六淫」,即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和火。這六種病邪或會相兼為患,一起侵襲人體。當風邪與濕邪兩者一起侵襲人體,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,那就是「風濕」。風為百病之長,其常會誘使其他病邪侵襲人體,所以在中醫的角度來看,出現「風濕」是十分常見的。

 

中醫古文獻最早描述「風濕」乃出現於《金匱要略˙痙濕暍病脈證治》。當中提到,「風濕相搏,一身盡疼痛,法當汗出而解。」篇章對風濕所引起的疾病徵狀的描述,大多集中於疼痛,而且疼痛會出現於身體各處,或會呈游走性,嚴重的話會導致活動困難。發病的原因或與陰雨天氣有關,而主要的治療方法則為發汗。

 

「風濕」說明了致病的邪氣,而並非指特定的疾病。故此,很多疾病在病機上也可稱之為「風濕」,例如因「風濕」所引致的腹痛、頭痛、泄瀉等等。由此可見,每逢天氣轉變的時候,臨床發現不僅是疼痛的病患人數增加,其他疾病的發病率也會大大提升。

 

雖然如此,但很多西醫都認為「風濕」病跟天氣無關。這是何解呢?追本溯源,就是因為西醫所指的「風濕」跟中醫所指的並不一樣。西醫所指的「風濕」(Rheumatism)源於古希臘,指一些被認為與體內水液滲出有關的關節疼痛疾病,由於其部分徵狀與中醫所指的「風濕」相似,所以有譯者將Rheumatism翻譯作「風濕」。然而,中醫所指的風濕是風邪與濕邪侵襲人體所引致的疾病,兩者理論並不一。

 

另有一種疾病稱為「風濕熱」(Rheumatic fever ),它是一種帶有關節疼痛徵狀的細菌感染性疾病,由於其後發現了一種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關節炎,其徵狀與「風濕熱」所引致的關節炎相類似,為了以資識別,前者被稱之為「類風濕關節炎」(Rheumatoid arthritis, RA)。現今,部分西醫院分科中的風濕科(Rheumatology)所治療的疾病,除了包括大部分由關節痛引起的疾病外,亦因這專科類別的疾病的治療與發病機制與「類風濕關節炎」類似,所以治療也涵蓋很多免疫系統疾病,例如強直性脊柱炎、紅斑狼瘡及牛皮癬等。

 

在治療方面,由於治療這類型疾病的現代醫學藥物副作用較大,相對來說,透過中醫治療有較大的優勢。治療風濕,方法就是「祛風除濕」,透過診斷判別病邪偏盛,配合固本治療,中藥治療可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。再者,針灸療法也可有效舒緩疾病所引起的疼痛。

 

至於自行調理方面,由於很多治療「風濕」的中藥都具有一定的毒性,例如雷公藤、川烏等等,故此不鼓勵病患者自行配藥以作食療之用。事實上,近年有不少誤服祛「風濕」中藥引致中毒的事件,因此,建議患者在服用前尋求專業意見。


呂兆陞 註冊中醫師

擁有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(全日制)及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理學碩士學位,同時亦擔任星匯網網上電台中醫節目主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