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 Version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
醫療健康主題
從電視劇看香港的青黃不接問題
返回

投資大師彼德·連治(Peter Lynch)曾經說過:「要在生活中尋找投資機會。」筆者非常同意,文章將會以顯淺的生活例子,闡明現今社會的經濟現象。

 

今天我們看到的電視劇,主要反映當今主流社會的動態和意識形態。筆者發現,近期香港大台播放的電視劇集中,男女主角的年齡加起來超過一百歲已成常態。例如黎耀祥加毛舜筠是110歲、張兆輝加陳松伶是100歲,最年輕的一對是林文龍跟宣萱,加起來96歲。音樂節目更甚,許冠傑加譚詠麟是138歲,汪明荃加鄭少秋也是138歲,整個節目猶如老人院舉辦聯歡會。早於幾十年前,年屆五十多歲的便已成為祖父、母,如今一把年紀的他們仍在螢幕上演繹談情說愛的情節,雖然筆者與他們年紀相若,但我委實接受不了由他們演繹這些情節,更可況是九十後和千禧後的新一代呢?

 

大家可能會感到好奇,香港電視劇集為什麼仍由老一輩擔任主角?是因為觀眾皆是上年紀的人?還是年輕主角與觀眾產生不了共鳴?說實話,談情說愛的情節,給年輕小夥子去演繹,方能讓人賞心悅目。八十年代的《新紮師兄》,當時主角梁朝偉和張曼玉的年齡加起來才不到五十歲。為什麼短短三十年間,香港電視劇集男女主角的年齡之和會翻了一番?我認為這表面看來是電視台或個別劇集的的問題,實際上反映了現今社會普遍遇到的問題。

 

老一輩的人常嫌棄說:「一蟹不如一蟹」;而八、九十後則說:「老海鮮(Old Seafood),霸著茅廁不拉屎」。不同的論述各有支持者,互有指罵或拳來腳往,好不精彩。筆者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,是因為香港已過了高速發展期。九十年代初,大量六、七十後的港人移民外國或出國讀書,「浸完鹹水」使競爭力大大提升,但近年中國大陸崛起,香港年輕一代需面對較大的競爭壓力。加上香港已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經濟體,不可能再有如八、九十年代雙位數的高速GDP增長,新一代自然面對更大競爭了。

 

雖然競爭力被削弱,但筆者倒不認同「一蟹不如一蟹」的說法。我認為時下香港最頂尖的年青人比筆者當年的更優秀,成功企業的經營者也愈來愈年輕。據統計,全球十大市值最高的公司的平均「歲數」,由2006年的88歲大幅下降至2016年的42歲,當中市值四千多億美元的Facebook更只得十三歲。如今,創業成本相對低廉,科技、網絡相互結合,使得我們能在投入後的短時間內取得豐碩成果,若能把握機遇,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。



邵志堯 Kenny Siu

江西財經大學客座教授、資深測量師,曾任多家香港上市公司高管。九十年代初到內地發展,對國情非常熟悉。著有《擁抱地產霸權》一書,多次接受中外媒體訪問。現定期在報紙、雜誌發表文章,並經常出席論壇,分享實戰經驗和獨特見解。